5月29日下午,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对话后勤”第一期活动在后勤服务大厅如约而至,6名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通过网络提交了来访申请。后勤处党委书记、处长张国、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包军全程耐心倾听、回应关切。
“服务大厅”升级“接待点”
椅子围成一圈,师生促膝长谈,开门倾听服务对象意见建议上演了“从办公室到心坎里”的服务升级。为了更加贴近学生,在接待地点的选择上,特意“绕开”了会议室,将“服务大厅”升级为“接待点”,借同学们熟悉的场景营造轻松适宜的服务氛围。
“还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张国的一句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来访同学们的距离。由略显拘谨到渐入佳境,宽松的环境下同学们越聊越进入状态。
“老师,我也可以加入么”,一位路过的同学驻足一会便“打断”了现场互动,让同学们可以说、愿意说、有话说正是设立大厅接待点的初衷。
“被动响应”转变“主动服务”
用“服务指数”提升师生群众的“满意指数”是后勤人一直以来的鲜明追求。本次“对话后勤”共计收集学生意见建议23条,有关餐饮服务的诉求,包军认真记录、一一回应,对于一些合理建议,表示将抢先一步、主动治理。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工作思路转变的背后是后勤对标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过去的后勤接诉即办,现如今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判、协同联动,用数字说话,看图表研究,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就聚焦了重点隐患、扫描了工作薄弱,有了思路、有了方向,更有了干劲。
“进一步改进作风,要以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寻找‘问题清单’,化解‘堵点难点’,才能真正把准主动服务,为师生办实事”张国说道。
“服务对象”纳为“治理伙伴”
学习教育期间,据后勤各渠道接受师生呼声数据显示,申诉求决类信访占比持续递减、建议咨询类信访占比持续递增,得益于过往快速响应、高效办理的信访体验,越来越多的师生愿意把投诉转变为建议,更加理性、平和地表达服务诉求,逐步架起师生连心桥。
“微后勤”“码上提”“满意度测评”……师生与后勤的对话渠道贯通线上线下,延伸至多个服务场景。“对话后勤”以扁平化的治理带来工作新气象,面对面的交流更显服务温度。
负责信访办理的老师时常能够接听到师生主动电话反馈信访办理结果,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在后勤服务保障中日益打开。
接下来,后勤处将紧紧围绕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开展“对话”活动,以暖心行动激活服务对象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不断增进师生福祉。
(撰稿:丁鸿睿 审核:毛国红 张国)